关 于 陈新甲_陈行甲县委书记的知识大家了解吗?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陈新甲_陈行甲县委书记的介绍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!
(相关资料图)
万历年间中举人,任定州(今河北定州)知州。崇祯元年(1628)入朝为刑部员外郎,进刑部郎中,迁宁前道兵备佥事。宁前道,大致包括锦州、松山、杏山、右屯及大凌河、小凌河,是山海关外的重地,陈新甲在这里凭着自己的才干出了名。崇祯四年(1631),大凌河新城被包围,援师云集,出战、修城等事全靠他处理。城被攻陷后,新甲被罢了官。辽东巡抚方一藻爱惜他的才干,上书请朝廷留用他,朝廷没有答复。监军宦官马云程也上书帮忙求情,朝廷才答应留用。陈新甲说:“我受到戴罪任职的恩典是因为监军宦官的奏疏才得以批复,我心里自觉羞辱,清议也会随着而来批评我。我不敢接受这个恩典。”朝廷不许他推辞。不久,陈新甲又升任副使,仍在宁远(今辽宁兴城)任职。崇祯七年(1634)九月擢右佥都御史,接替焦源清巡抚宣府。因为军备长期松弛,新甲上任后亲自到边防墙堡去视察,走过前人足迹没到过的地方,全面掌握了兵马伤亡、城堡倒塌及弓箭等兵器的损坏情况。然后几经上书向朝廷请求,对这些加以整顿,边防因此有了保障。杨嗣昌当时担任总督,跟陈新甲一起共事,由此了解到他的才干。崇祯九年(1636)五月,陈新甲母亲去世,他辞职回家守丧。崇祯十一年(1638),宣大总督卢象升父亲去世,辞职回家守丧。由于时任兵部尚书的杨嗣昌推荐,崇祯帝诏令陈新甲回京任职,擢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,总督宣大,协御清兵。不久,卢象升阵亡,孙传庭代领他的部队。陈新甲与孙传庭相互支持,但最终不敢出战。崇祯十二年(1639)春,京郊解严,顺天巡按刘呈瑞弹劾陈新甲逗留不前,干扰作战的罪过。陈新甲一一列举自己的功绩,并且说刘呈瑞是挟私仇图报复。崇祯帝没有追查这些。陈新甲开赴部队驻地后,上书建议改编队伍、严加侦探、强化训练、整顿马政、演习火器、查禁贪占等事务,朝廷批准。他部下的士兵有一天夜里发生了哗变,陈新甲上书请罪,崇祯帝也不追究。给事中戴明说曾经弹劾陈新甲,崇祯帝用随便评论重臣的名义,扣发了戴明说的官俸。崇祯十三年(1640),接替傅宗龙担任兵部尚书。自弘治初年贾俊以后,举人没有做过尚书的。当时军事危急,大臣们都不愿当兵部尚书,所以陈新甲当上了。陈新甲为人有魄力,起用傅宗龙、孙传庭等人。朝见过后,陈新甲递上保卫邦国的十条办法,其中大多是廷臣曾经说到过的。只是他讲到天寿山后边应当设置总兵,徐州也应设一重镇,开通两京咽喉,向南保护皇陵,中间防守漕运,崇祯帝都采纳了。陈新甲又讲了兵部事务的四个要点及军事方面存在的四种失误,崇祯帝就命令他加以整顿。崇祯十四年(1641)三月,李自成打下洛阳、襄阳,福王和襄王两位藩王遇害,陈新甲贬官三级,继续任职。按照原先的规定,府、州、县城郭失守的,长吏要判处死刑。宛平知县陈景建议说:“村镇被焚掠三处的,长吏也应当判处充军”。陈新甲同意他的意见,上书说:“各级官员能兼顾城乡的,就给以记功;如果四面的郊区受到攻打,与贻误军机同罪。”崇祯听从了他的意见。不过当时中原各地都是强盗,他的办法并不能完全执行下去。杨嗣昌死在军队里,陈新甲推荐丁启睿过去接任,议论的大臣都埋怨他用错了人。不过傅宗龙、孙传庭当时都因为一点小罪被关在监狱里,陈新甲在召对时称赞他们的才干,退出来后又上书极力推荐。他们两个得到重新任用,都是靠陈新甲出的力。不久由于边境上秋防的战功,新甲恢复了贬下的三级。崇祯十五年(1642),松锦之战爆发,当时锦州被围困很多天,外边的援兵断绝。有士兵从锦州逃出来,传祖大寿的话,请大部队用车营逼过去,但不要轻易开战。总督洪承畴召集了几万部队过去增援,也没敢决战。一开始洪承畴和崇祯帝都认为应该持重缓进,承畴以兵分力弱,意主持重以待。帝以为然,但陈新甲主张速战速决,坚持要求分四道夹攻,遣张若麒游说,同时亲自写信激洪承畴出兵。结果大败,明军被围歼,洪承畴被俘虏,后终于降清,三月,松山、锦州相继失守,言官皆弹劾新甲、张若麒之失误,陈新甲乞罢不许。陈新甲很有才干,晓习边事,但是不能以廉洁自持,所使用的都是他欠了人情债的军官。他和宫廷中的宦官深相结交,引以为援,其中与司礼王德化尤其亲近,所以言官批评他都不能使皇上入耳。是时,李自成入河南,开封屡被围,他郡县失亡相踵,总督傅宗龙、汪乔年出关讨农民军,先后毙命。言官劾新甲者,章至数十。新甲请罪章亦十余上,崇祯帝总是慰留他。
这件事,最大责任人其实并不是崇祯,也不是洪承畴,而是另有其人,此人便是陈新甲。
崇祯十一年,清军南下,京师戒严。此时明朝两面受敌,内有李自成,外有皇太极。好在这个时候,洪承畴、孙传庭等明军大将,终于将李自成击败,到崇祯十二年,李自成只剩下十八名骑兵,只能遁入商洛山中。
这边按下去了,崇祯皇帝立马发出调令,让洪承畴到山海关外锦州一线做蓟辽总督,为大明抵御另一个敌人,即皇太极。
咱实话实说,洪承畴刚刚接手蓟辽,面对的是与李自成完全不同的八旗清兵,如何对敌?和此前对付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,完全是两回事。这种差异,就好像美国人对付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和伊朗的“圣城旅”,完全是两回事。敌人不同,你就必须好好研究,摸透了相关情况,再研究下一步的应对策略。
但是洪承畴的时间很有限。崇祯十三年,他刚上任不久,清军便进攻锦州及宁远,洪承畴派兵出援,全部吃了败仗。
这实际上也就是说,洪承畴还没有捉摸出应付满清的办法。
军情紧急,你没有办法也得想出办法。所以洪承畴只能点起所谓八总兵,拼凑起十三万军队,跑到宁远和清军会战。
不过,即便是打仗,也有持久战和速决战两种打法。洪承畴的选择,其实就是前者,具体来讲,就是:徐徐逼近锦州,步步立营,且战且守,勿轻浪战。尤其是不能和清兵打大规模的野外决战,答案很简单,打不过!当时不但是洪承畴,包括锦州城内的祖大寿,都持相同看法——如果这样打,至少明军损失不会太大,清军得不到便宜,迟早也会知难而退。
但是北京城里的文官,以兵部尚书陈新甲为首,却力主快点打,所谓速战速决(当然这种理论的前提是开战就能胜),理由是明朝这次拿出了最强大的军队,而维持这么多兵力,需要很多钱粮。若是打持久战的话,朝廷负担会很困难。
洪承畴说你这不是鬼扯么?你咋说速战就能速胜,如果速战的结果是速败,你说咋整?(但是以当时的话语环境,洪很难明明白白地说出口)
这里要说,陈新甲并不是完全纸上谈兵,他也上过前线,曾做过宁前道兵备佥事。宁前道,就是锦州、松山、杏山这些山海关外的重地,陈新甲在这里凭着自己的才干出了名。崇祯四年大凌河新城被包围,援师云集,出战、修城等事全靠他处理。但是,仅仅如此而已,这里要说的是,陈新甲在战场上,从来就没有打过一次胜仗,他曾总督宣大,协御清兵,但始终不敢出战。他部下的士兵,还在某一天夜里发生哗变。而对于这些,好疑的崇祯皇帝居然没有一丝怪罪。
他又是怎么当上兵部尚书的呢?其实就是因为崇祯十三年,兵部尚书空缺,而大臣都不愿当,所以就拿他替补了这空档。
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爆发之际,洪承畴和崇祯帝都认为应该持重缓进,这个陈新甲却跳出来力主张速战,并提出要分四道夹攻,还派了一个叫张若麒的人去游说洪承畴,不但如此,更亲自写信,其实就是力逼洪承畴出兵。
而皇帝这边,因为陈新甲的主张,似乎也不再坚持持重的策略。
在这里,我们便要讲一句古老的战场真理,所谓: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!但是洪承畴不敢。最终,出兵大败,被俘降清,松山、锦州,全部失陷。
2022-05-20
2022-05-20
2022-05-20
2022-05-20
2022-05-20